---中天门索道安全运营三十七周年感想
今年8月5日中天门索道已经安全运营37周年。37年,对一个人来讲,几乎是一生的工作时间。37年的安全运行纪录,对中天门索道站机电科来说,是历任机电人员13509天共同持续不断的努力付出获得的最高荣誉。总结过往,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认真落实中心在制度创新和管理提升方面的各项决策部署
管理的提升,既是安全生产得以保证的根本,也是我们能在国内索道行业保持重要影响的关键。
1.在中天门索道设备管理中,管理站机电科负责设备现场的检修、保养、维护工作;技术处负责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落实,遇到大检修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安监处负责安全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在大检修时进行安全督导和支持;稽查处在日常管理中很好地督促我们重视值班人员的工作状态;管理站每周的例行安全卫生检查已形成惯例,督导我们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最大限度将其消除在萌芽中,督促注重日常卫生和内务整理,保证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虽然分工不同,但各部门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共同愿景下,将个人或者一个部门的力量变成集体的合力,并且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认真学习《技术管理工作手册》和《管理制度汇编》,用制度来确定和指导每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和流程,例如对照工作手册结合实际工作,编制了《设备故障维修记录表》,将故障处置工作流程标准化,不论是谁,故障处理时只要对照表格,就会知道故障发生的过程,分析好故障的原因,记录好故障如何处理完成的,对相同或者类似位置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并消除故障隐患,并对此故障进行长期跟踪,确保故障处置的有效,不再重复发生。确保不论是谁,只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去做,就能保证故障处理工作正确严谨。同样,《机电科长日检表》用表格明确了其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有哪些,确保不会因为某项具体工作而忽视或者忘却对索道设备的巡检等基础工作,保证机电科长更加全面和严谨地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3.通过实施机电例会制度,借助机电管理人员团队的力量和能力,将每个人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会商,逐一提出解决方案和明确责任人,用集体的力量去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将它解决,并以此逐步统一大家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确定问题的标准,既利用解决当前问题,又利于今后及时发现问题。
二、中心注重安全投入
安全方面的投入,是确保安全的物质基础。中心非常重视设备的本质安全,通过在运行中的投入,不仅能确保了索道不因老化而影响运力,还提升了索道的运行安全,特别是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
1.近几年中天门索道在应对雷电天气中,很少因雷击而停车或者损坏部件,究其原因是我们在11#支架西南侧、4号支架东侧及下站院子南侧及慈恩亭等索道周边的高地上建立起了防雷避雷针,将可能对索道产生影响的雷电及时释放,减少了对索道设备的影响和破坏;同时,在中天门索道站下站安装使用了大气场强仪,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地监测中天门周边大气场强变化,在雷电将要到达前进行提前预警。另外,与岱顶气象站建立了长期沟通机制。气象站在进行雷电气象知识培训基础上,及时推送雷达气象雷电云图,让我们能第一时间了解周边天气的变化情况,及时应对极端天气。
2.为减少索道运行中的停车,我们对运行达到设定标准的设备零部件进行了强制更换,这部分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比如,一个托索轮轮衬是一千多元,与其配套的2个6310轴承也是一千多元,更换一个轮子的材料费就是3000元。但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安全,当轮衬或者轴承达到更换标准时就要都进行更换。电气器件及检测开关也是在达到规定使用时间或者周期后,尽管还能正常使用,但为了降低故障概率也要进行强制更新。
3.个人安全用具及紧急救援用品,都按照规定时间及时进行更新。个人安全带、安全帽都是保证5年就及时更换,同时在选材上也是选择大品牌,有充足的质量保证,同时还兼顾大家穿戴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三、中心及管理站对员工的关爱
1.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中心及管理站总是充分考虑员工的切实利益和需求。如在吃饭上,食堂午餐保证有三个菜,荤素搭配合理,菜量充足;在住宿上,虽然山上的条件有限、房间紧张,但总是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条件下做最周全的考虑,房间的门窗都是三层玻璃的断桥铝,床和衣橱也让大家使用方便舒适,每间宿舍都配备了空调、除湿机、冬天在寒冷时还配备电暖,保证房间温度湿度适宜。还有班车的配置,工作服、生日蛋糕的发放等等,这些小细节都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单位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细致和关爱,让我们不论在哪个岗位都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去做好本职工作,让我们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集体和团队共同在战斗。
2.在职称晋升方面,中心充分考虑大家迫切的需求,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方便和鼓励大家进行职称的报考及学习,既鼓励了大家日常的业务学习和提升,也让大家对未来更有期待,对单位更有归属感,充分调动起了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单位的工作当作比自己的事还重要的事情去做好。
四、机电团队建设和无私奉献
1.随着标准化及双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对机电管理的面越来越广了,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原来几个人用心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现在必须全体都参与进来,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样才能将工作圆满完成。所以,现在更要注重团队建设,通过制度和团建把大家的智慧、力量汇集到一起。现在,机电例会制度、雷电天气预警会商制度已经开始正常运行,同时通过内部分工相互配合协作,档案管理、仓库管理、工具管理等各项管理提升也在顺利推进并逐步在设备管理中发挥作用。希望能在做好科室的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让大家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位置,并收获荣誉和信心。
2.在疫情得到控制恢复运营后,为了应收尽收共渡难关,每天住勤人员都是5点起床,下午6点45左右停车开始设备检修,工作到8点很正常,每天15小时的工作时间和压力更多是靠着责任来支撑。张志刚作为一位在索道机电工作26年的老班长,现在依然冲锋战斗在第一线,在支架检修中主动冲在最前面,不仅仅是自己把工作做好,还能在检修中把工作方法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年轻人,并经常鼓励和肯定年轻人,使团队更有干劲和凝结力。张志乾是机电科目前最年轻的,虽然缺少工作经验,也不太善于交流,但他始终如一的勤奋和对工作的认真赢得了大家对他的认可和喜爱,他是在控制室值班时间最长、值班状态始终保持最好的同事,他的工作态度最端正的,同时在档案整理、标准化双体系建设工作中也得到大家的认可。他俩是一线机电人员的代表,虽然我们工作辛苦、单调、责任大,但能不忘初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履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榜样。
37周年的安全运行,只是我们工作中一个有意义的瞬间,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担当和坚守。更加期望当又一个37年后,泰山索道依然是大家向往的地方,依然是行业的翘首,依然保持着骄人的安全运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