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翟浩洋
——索道设备双重预防体系进展情况纪实
根据《泰安市泰山索道运营中心2020年工作要点》和2020年双体系建设全国推进会对接情况,为加快推进中心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持续改进步伐,全面落实中心“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主体责任,技术处根据前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方案,结合对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及索道设备的实际情况,认真领会、全面梳理,有序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持续改进工作,现将索道设备方面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谋划
组织中心及三站相关人员召开讨论会,认真宣传、解读“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索道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目标,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原则,按计划、分步骤组织开展索道设备风险辨识与分级工作,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执行闭环管理。真正将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改进工作统一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去,做到了全员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标准执行、统一标准查摆问题、统一标准改进完善。
二、深度梳理、问题查摆
双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按照PDCA全过程持续改进的要求,于6月12日在中天门索道站召开动员会,中心主任葛遵瑞主持会议,副主任王军、副主任吴杞强、党委委员张培延、总工程师刘保水、安监处处长贾万里、中心及三站相关人员参会,会议进一步梳理了近一年来的索道设备方面的初步建设成果与不足。
1.对危险源的辨识不够全面
客运索道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危化、工贸等企业,客运索道是一种空中人员交通运输的特种设备,具有交通运输和航空运输相关的一些特点,容易受到大风、雷电等特殊天气和危石、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影响。所以,在建设双重预防体系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客运索道所特有的因素。
2.风险评价的方法不够科学
通过《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即安全检查表SCL+风险矩阵LS的评价办法,只对索道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源和风险点进行了辨识和评价,缺少对维修作业行为的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同时,缺少根据索道的特点制定详细的风险矩阵LS的评价准则,评价结论缺乏判定依据。
3.《安全检查表》内容不完善
编制的《安全检查表》内容存在表述简单、分析片面的问题,设备或区域的划分、危险源名称项目还需根据实际管理情况进行调整优化,检查标准项目内容需要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继续进行完善,现有控制措施的内容也需要更加细化和补充。
三、持续改进、补齐短板
针对以上梳理分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持续改进。
1.明确风险评价准则
结合索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与索道相适应的风险矩阵LS评价准则,并于6月18日进行了集中讨论修改,对事件发生可能性、事件发生危害性的判定准则进行了明确,并确定采用风险矩阵法和直判法进行风险评价。
2.完善《安全检查表》
对原制定的《安全检查表》内容重新进行梳理,于7月29日技术处组织三站机电人员讨论,从更加贴近索道设备管理工作、设备分类更加系统等方面,按照全面、适度的原则对《安全检查表》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3.增加作业类危险辨识与管控
根据客运索道实际需求,增加了“换绳”、“钢丝绳编结”、“驱动(迂回)轮轴承更换”及“支架轮组更换”等7项关键维修作业行为风险辨识与管控内容。于7月29日技术处组织三站机电人员讨论,通过分解作业步骤、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分析潜在危害造成的后果并提出有效的管控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危险源辨识,保证了双重预防体系覆盖索道安全运营的各个方面。
4.明确“标准化”与“双体系”关系
7月31日组织召开双体系建设阶段性工作汇报,中心主任葛遵瑞主持会议,副主任王军、副主任吴杞强、党委委员张培延、总工程师刘保水、安监处处长贾万里、中心及三站相关人员参会。会议从三个方面对“标准化”与“双体系”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明确,一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包含“双重预防”的内容;二是将“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上升为体系建设,是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抓手”;三是“双重预防”上升为体系建设后,可视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子体系。建立的整套“双重预防体系”文件成果可直接归入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去。
会议中,总工程师刘保水对索道设备方面的风险辨识与管控做了阶段性汇报并总结形成了“3122”设备管理模式,即“3本书、1堂课、2总结、2个会”。“三本书”是指《索道操作维护手册》《技术管理工作手册》《索道设备检查维修作业指导书》,“1堂课”是指班组课堂,“2总结”是指故障分析总结和项目工程总结(桃花源支架更换和维修改造工作总结),“2个会”是指安全例会和设备综合评价会。
四、中国索道协会秘书长莅临指导
8月7日中国索道协会秘书长黄鹏智应中心邀请莅临泰山索道,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给予指导。黄鹏智秘书长对中天门和桃花源索道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参观,并在中天门索道下站听取了中心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总工程师刘保水从五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汇报:一是从三方面明确了“双重预防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关系;二是自开展双重预防体系以来的6项成果展示;三是在持续改进过程中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发现了4项不足,针对发现的问题作出了5项改进措施;四是根据自身特点从设备管理模式、风险管控、隐患和应急处置4项典型索道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说明;五是“双重预防体系”在索道安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黄鹏智秘书长对中心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中心双重预防体系系统全面,建立了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了风险和隐患自查自纠,做到了有检查、有整改、有验收、有评价的闭环管理。特别是“3122”设备管理模式和风险管控措施在索道行业具有推广借鉴意义。
8月12日组织中心及三站机电人员对设备和作业行为进行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评价管理,逐一落实科室、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落实具体的责任科室、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尤其对可能产生安全危害的部位重点管控,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目前索道设备方面的体系建设已基本完成,技术处将严格按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准执行,从管理、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