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

戒奢从俭
时间:2020-10-26 浏览次数:
内容类型:文化建设

作者:张梦伊

从刀耕火耨到精耕细作,我们的命运和粮食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它就像一座桥梁,往对面源源不断的输送着物质基础,架构起了人类的文明社会。

“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一粒小小的米,他的成熟却要一年半载的时间,农民伯伯在严寒酷暑下播种、浇灌、打药、施肥,用汗水和心血换来丰收的喜悦。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先要解决粮食温饱问题,百姓安居乐业后,再来寻求政治稳定。而后经济发展,粮食被当成一种精神的象征,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歌颂粮食已经提升到勤俭节约的美德以及对大自然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崇拜的精神。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人们不再期望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而是妄想着一夜成名走捷径,寻求吸引眼球的商机,挑战各种无下限的行为,近两年兴起来丑态毕露的大胃王吃播正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十几秒的短视频到十几个小时的直播,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把“吃"作为职业的大胃王,她们的面前会摆上一盘盘量大无比肥美东坡肉,黄金脆皮的炸鸡,热气腾腾的小笼包,魔鬼辣椒拼盘等等,然后把它们全部“美味”的吃掉。殊不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会去模仿攀比,形成不健康的饮食。

不难发现,大胃王所吃的东西数量跟他们的消化系统是不成正比的,这就涉及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食物都去哪了?吃播里面暗藏猫腻,果不其然,他们会采取催吐、假吃等极端手法,或者经过精心剪辑,维持视频的点击量,没有吃完直接倒掉,造成了大量的食品浪费,这也是对食物的极大不尊重。用生命赚钱的吃播行业产生的畸形乱象,再有甚者会挑战一些与众不同的食材博取关注度,例如老鼠、蜈蚣、蚯蚓、清道夫等等,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食物是一种享受,不应成为博人眼球的商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美食文化的发展,但任何利益的推动都不应该以奢侈浪费作为前提。这些吃播存在着虚假欺骗,浪费食物,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摒弃,更是无视粮食危机与饥饿风险。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的粮食被消耗浪费,总产量约为13亿吨,世界76.33亿人中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九人中就有一人挨饿,这惊人的数据令人咂舌,浪费食物无疑是可耻的。

对比粗俗烂制的大胃王,《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算是还原了美食之原态,向世界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魂魄,以及中国人淳朴的生活观念。它通过一段段新鲜素材、一帧帧剪辑镜头、一句句朴实语言描述,把“吃”还原到乡村、社群、邻居、家庭,根植于民间传统,向我们展示了食物的百态风味,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独特的视觉审美,以及国人生存智慧层面的价值观,在色香味俱全的感官刺激下,我们大饱眼福,垂涎欲滴、回味悠长,与此同时,还能看到国人崇尚自然节俭的传统美德的体现。

美食承载的是视觉盛宴、味觉感受、文化传播和人文情感,放松心情与美食相拥,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温暖和慰藉,是一种精神依托。粮食带给人类的精彩曼妙绝不仅仅是“吃”那么简单,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时光的积淀和岁月的洗礼,每一道菜都有不可复制的曼妙滋味,是舌尖上的丝丝味蕾与食物新鲜汁水的碰撞擦出的奇特体验。

远眺历史长河,从古至今,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无不是戒奢从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古代圣贤皆是如此,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辞退所有仆人,粗茶淡饭清贫过活;明太祖朱元璋在宴请大臣时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待;司马光把节俭立作终身大事,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毛泽东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这些伟人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美德似甘露,让贫瘠的土壤中盛开富裕的鲜花。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成大业者必将经历一些磨难,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最终换来丰硕的成果,所以始终遵从俭以养德、俭以励志的观念、反观那些守业者,只顾贪图安逸享乐,不积极向前拼搏奋斗,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不正之风,终将败下擂台无再起之日。

粮食的成长之路何其艰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他的团队攻坚克难,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解决全球10亿人的温饱问题。现如今90岁高龄仍在与粮食作斗争,使中国人中摆脱饥饿之苦。农作物丰收,农业基础稳定,保障了粮食的价格低廉,但不应成为我们浪费粮食的的理由。“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从小就学习,但能有几个人真正参透其中意思,牢记于心珍惜粮食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中国人民贫困潦倒的日子不该被忘记,历史让我们铭记,当今的美好生活是先人用鲜血和泪滴打拼出来的,要充分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将忧患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对浪费说“不”!


上一篇:

Copyright © 山东泰山索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岱道庵路162号

Tel:0538-8208777 Fax:0538-8291066 Email:tssdyyzx@sina.cn

鲁公网安备37090202000715号 鲁ICP备12005183

技术支持:泰安紫蜂旅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泰山索道(公众号)

泰山索道(抖音号)